首页
ꄲ
企业新闻
ꄲ
孩提时的 “酱油醋” · 唐峰|稷下散文 2023年第13期(总第128期)
孩提时的 “酱油醋” · 唐峰|稷下散文 2023年第13期(总第128期)
孩提时的 “酱油醋”
唐峰
人间烟火气,至味是清欢。聚祥门里的王大娘家出豆腐,梆、梆、梆豆腐梆敲响,拿上葫芦瓢舀上一小瓢自己家种的黄豆,去换回热气腾腾的豆腐。遇到收成不好,豆子质量欠佳,母亲都会多给加个一二两作为损耗,每次割豆腐王大娘都说,你妈这个人太厚道了,从不占半点便宜!也数她捡的豆子干净,夸赞着母亲的为人处世。
趁着热乎劲,回家倒上酱油,喷香的早餐入口,豆腐与酱油同嚼,满足了我的味蕾!一方水土,一方口味。柴米油盐酱醋茶,人生就像调味品,有苦有咸,这才是博山人生活的一部分,酱油、醋是博山人的厨房必备品,鲁菜的发源地,博山人会吃是出了名的,博山人炒菜放酱油是家喻户晓的。虽然外地人评价是黑乎乎的!酱香味还就是离不开酱油的搭配,炸个博山炸肉,炸排骨还都是酱油腌制过的格外出味!酱油的选料更离不开博山的特级酱油,博山菜在中国美食谱系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色香味独特的美食,靠的就是博山酱油的润色,更成了博山菜的灵魂调味品。
酱油是每家每户常用的调味品,酱油的演变,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,是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,由鲜肉腌制而成,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,才广为流传食用。到了宋朝时期,宋朝人将加工酱和豉得到的各种酱汁,称为酱油,随着时间的推移,清朝酱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见调味品。
说起博山酱油、醋的发展历史,我们只能从记载的资料中翻阅出百年正堂的发展史,从1916年石锦堂老先生创立的金堂酱园开始,博山的酿造就开始生根发芽了,记忆中的亲身体验还是源于我的姥爷!姥爷从事于供销社的货物运输,随着年龄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升级,姥爷的驴车退出了历史舞台,姥爷又转到了当时坐落在五阳山下的,东石供销社酿造厂上班,开始了酿造酱油醋的新工作,由中石村人黄传斌负责,1987年6月10日注册资金6000元成立石马农业生产合作社酿造厂,1980年元旦,淄博商校酿造专业毕业的黄传彪分配到了博山酿造厂(正堂调味的前身),被分配到了酱油车间,不忘家乡的发展,从技术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!
姥爷进厂工作时,是干临时工,聚祥门里的的王家大院王胜贤爷爷干厂长,后来由儿子接班,我们又是邻居,也不忌讳让我跟着姥爷到工厂里来,满院的大瓮整齐的排放着,足有上百个,每个瓮都盖着个大草帽,每天都掀开晾晒倒缸,一到下雨天防止雨水灌入,就把草帽盖上。进入厂区蒸煮的味道浓烈 ,传统的老配方,饮用水、脱脂大豆、小麦,食盐,经过蒸煮、制曲、高盐稀态发酵后获得的头道原油,色泽红润油亮,味道醇厚鲜美。古法瓦缸精酿这个称号一点都不虚伪,从姥爷进酿造厂上班,我们吃的酱油醋就提高了品味,近水楼台先得月,定期的由姥爷代购,一级、特级成了我们家炒菜调味的标配。供销社改制,石马酿造厂停产,再想吃到口味纯正的酱油醋,只能从远在城区的博山正堂酿造厂托人捎带,一次至少是50斤的一桶,邻居们你三斤,我五斤的再回来分给大家共享,再也很少去小卖部拎着瓶子打酱油打醋了!
同是聚祥门里的老家胡同里住了上百口人,小卖部生意兴隆,我家二伯在小卖部负责,酱油醋都用专用的提子提取,一斤的,半斤的,灌口也是白铁皮打制的。打酱油打醋的占了一多半 ,在博山夸孩子勤快会说“孩子长大了”,就说能打酱油了,就是能干活了。母亲说我5岁就能打酱油了,我的记忆里记不起几岁能打酱油,记忆中的是每次打发我去打酱油或者去打醋,我都会落下一点“工钱”,买块糖吃,家里吃水饺离不了醋,母亲打发我去打醋,习惯的用盖杯盛着,一毛钱的醋到家就只剩下5分钱的了,边走边不时的来上一口,问其量少还说在路上洒了,来骗母亲。
打酱油用的瓶子五花八门,啤酒瓶、白酒瓶是最常见且实用的容器。在酱油使用后忘记盖瓶盖的情况下,就很容易吸引苍蝇在瓶口周边产卵,过不了几天,酱油瓶里就能倒出蛆虫来,后来得知这是由于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,含量越高,代表酱油的新鲜度越高,能引来苍蝇的产卵,更能证明酱油的纯度,只是当时的消毒工序还欠缺火候,由于姥爷从事酱油酿造的制作,也耳闻目睹了一些识别酱油的纯度的小窍门,观其颜色,好的酱油颜色呈红褐色,有光泽,不发黑,不混浊,没有杂质,然后轻轻摇晃酱油瓶,观察摇出来的泡沫,酿造酱油的泡沫比较均匀,而且停留时间长。
在参观正堂百年窖池老酿房时,姬俊总经理也教我们怎样识别好酱油的方法,老技艺传承人张总,也介绍着专业知识,和多年的经验讲解给我们听。近年来各行各业都不是很景气,正堂酿造厂也发展缓慢,在市场竞争中的对手也越来越强。
凤凰涅槃重生 ,迎来了一位稳扎稳打干事业的新鲜血液的融入,刘心友———博山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得清梅居总裁的介入,刘先生出生在鲁山脚下的小峰村,1984年高中毕业文科班,唯一一个应届考入中专的学生,淄博商校的摇篮里,也培养出了酿造专业的黄传彪、焦炳、周隆恩、郑杰等一大批骨干,传承着博山酿造厂的传奇故事。
抱团取暖,强强联手,紧紧融合在一起,博山这两家老字号的组团,博山老字号的传承后继有人了,清正品味集团,就像刘总说的那样,从接手清梅居以来,风雨几十年,我们做到了不欠员工工资,工资准时发放,没有一次不良诚信记录,从朴实的话语中听出了刘总为人处世的高明,做事的态度。堂堂正正做人,清清白白立业的企业文化底蕴,将会趁着二月的春风,百年老字号的旗帜随风飘扬。
山城清正有嘉音,
品味调理四季春。
不要人夸颜色好,
留得醇香满乾坤。
产品酷似人品,如此,清正品味百年老字号方源远流长!
唐峰,笔名小山,1980年6月1日生,淄博市散文学会会员,博山区作协会员,淄博市博山石马镇东石村人,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专业毕业,淄博万陇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,工作之余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,爱好旅游,喜欢交友,文章发表在《中国晨报》《大众日报》《齐鲁壹点》等网络平台。四篇文章收入到散文集《捡回的记忆都有露珠滴落》一书中。